中软国际孙佳韡:“政企+GPT”深度融合带来软件行业创新机遇

2023-06-13

6月6日下午,以“AI领域上市公司创新涌现、技术难题与发展路径”为主题的21世纪卓越董事会人工智能闭门会议于北京召开,会议由21世纪经济报道、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、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业委员会主办,中软国际高级副总裁、云智能业务集团CEO孙佳韡受邀参加并发表主题演讲。

图片
随着生成式AI的火热将大模型推到台前,产业界都在思考大模型带来的创新和颠覆。会议期间,孙佳韡以“大模型在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探索”为主题,分享了大模型给软件行业带来的变革和创新机遇。
图片
孙佳韡指出,“在这样一个时代,所有的软件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。”他表示,软件作为人机交互的翻译者,从来没有任何的一个编程语言,或者是机器对话能力能够像大模型这么接近人沟通的方法,如果用大模型去叠加软件,软件在交互上、对机器算力的使用等方面都有非常巨大的提升。未来的软件交互形态和内核都会发生根本改变,基于垂类数据、领域知识和模型融合的新型软件(AI-Native)将成为主流。
软件是人类行为逻辑的抽象,是对人类或组织的行为逻辑的数据抽象。这个数据抽象来自于我们过去的最佳实践和经验,通过软件变成具体的操作,这些经验在我们过去的软件生产流程里面很难被沉淀。在大模型的世界里我们觉得终于有一个机会,通过软件把人与人、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过程数据完整的沉淀下来,让它自主学习进步,持续演进。
企业数字化以前都是烟囱式建设,数据沉淀的比例非常低,主要集中在业务型的结构化数据。通过传统的方式做知识图谱或者数据治理,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。大模型出现之后,将有望从根本上为数字化赋予全新的价值。当我们把足够多的数据喂给一个企业可用的大模型以后,这个大模型可以帮助你重构生产关系跟生产力,进而实现业务模式的灵活创新。
“我们对用大模型重构所有软件的一个出发点和目的,是希望所有重构过的软件,能够帮助客户带来更深层次的价值。以前的很多限制和拘束,是因为我们对机器的使用效率太低。随着大模型释放算力的能力,以后我们可以提更多的深层次需求,更多的想法可以得到实现。”孙佳韡称。
中软国际聚焦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,正围绕大模型在政企的深入实践,面向开发、应用和行业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和发力。
► 开发范式的变化:现在基本上AI写代码在函数级的层面,确实带来很大的帮助,也给程序员的技能带来了很多挑战,比喻语言的能力。我们把青燕平台从低代码升级成基于大模型的研发效能平台,覆盖从需求设计、到开发测试。用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、自动测试,在使用上效率越来越高,慢慢突破到对象级、场景级,我们在这上面还会做更多探索。
 应用模式的变化:传统应用的生产方式是遵循需求→流程→开发的顺序,现在的想法是首先部署一个开发模型引擎,通过提示的方式或将部分模型纳入,让用户开始使用。在使用过程中,所有的数据都会汇聚到这个大模型中。大模型会观察用户的使用行为和方式,试图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。配合人工标注辅助,持续不断地训练,最终将AI应用训练出来。训练完成后,模型会在后台持续运行,不断吸收使用数据,真正实现AIOps,实现自动演进和迭代更新。当然,这需要数据能尽量在线上闭环,否则仍需人工干预。
► 行业价值的重构:中软国际涉及的行业垂直领域比较广泛,相对较强的还是政务领域,包括一网通管等应用,积累了大量的数据,这是大模型应用的前提。政府客户也意识到从数据角度应该建立私有模型,同时提高整体治理能力和效率。“总体而言,仍需拥抱AI。过去部署政务云,现在要部署政务AI。”中软国际即将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平台JointPilot,主要面向地方政府垂直领域的应用大模型,通过沉淀行业领域知识,提升IT交付效率和数字化治理水平。
孙佳韡强调,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,软件行业的创新才刚刚开始。大模型以后可能是国家和企业之间科技水平竞争的“核武器”,我们应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。
大模型从消费域、工具域,到政企域,将加速全社会创新和价值重构。中软国际将全面拥抱大模型和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,深入政企需求,与伙伴携手共赴“政企+GPT”未来!


为了更好的体验,请使用竖屏浏览